【轻松】博物馆Vol.119滕州市汉画像石馆

  滕州境内,自清末民初陆续发现汉代画像石。50年代在县文化馆内进行专题陈列。1958年,成立滕县博物馆,并在汉画像石等文物的基础上整理充实,汉画像石陈列在历史革命文物之部。

  1986年,滕县博物馆迁址王家祠堂内,汉画像石搬运新址;1995年,滕州市博物馆再迁新址,设立汉画像石陈列专题展厅。1996年,滕州市政府在龙泉塔下建设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占地方米,建筑面积918方米,馆藏汉画像石386块。

  1997年10月,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成立,在滕州市博物馆内设馆所,并对外开放。

  2008年3月,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新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新馆临荆河,西依龙泉古塔,占地20亩,建筑面积一万方米,主体建筑风格仿汉代建筑式样,气势恢宏,古意幽然。馆藏汉画像石等各类汉代文物2万余件套,其汉画像石2000余块。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新馆由主馆和副馆构成,主馆四层,一层和地下一层为基本陈列展厅,由精品厅石椁厅墓室厅祠堂厅四个主题组成,展出代表滕州汉画像石不同风格题材的汉画像石200余块。其,在石椁厅复原西汉石椁墓室3座,在墓室厅复原石室墓2座,为公众了解汉文化及内外专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滕州汉画像石馆藏品资源以汉代出土文物为主,分为汉画像石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铁器石器石刻砖瓦书画印章钱币骨器碑帖雕塑造像等14类,计件套,其汉画像石2000余件。

   精品厅

  精品厅展示的是一批石椁画像石。古代有内棺外椁的埋葬制度,石椁就是套在木棺外面的一种葬具。它们的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出土于滕州市庄里西村,雕刻技法为阴线刻,由两块侧板和两块挡板构成,画面上雕刻的是常青树和玉璧纹,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像,其实蕴涵着深层次的含义。

  常青树就是柏树,象征着万古常青,玉璧除了是一种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外,在画像石上,它更是一种通天的信物,有和百神相通的灵性,甚至是通往天的大门,只有通过它,灵魂才能进入天。这两种图案都体现了汉代人灵魂不死的观念。

   石椁厅

  石椁是山苏北皖北地区早期画像石墓的建筑形式,一般由底板左右侧板前后挡板和盖板组成,以单椁为主,少数在间加隔板分成左右两室。在滕州境内出土了大量早期石椁墓,这些画面内容大多以常青树和玉璧纹为代表。

  这是一块石椁的侧板,画面分上下三层,层又分左右三格,上层及层左格画像为浅浮雕,层右格为阴线刻。画面上层刻有两条对尾回首的祥龙,右下角刻有一大一两条对首的鱼,竖线纹地。

  层左格前刻一人荷棒执盾,间刻有一匹马,后面刻有一人,下有相向二鱼;画面格刻有两只凤鸟口衔星宿;右格刻一蹶张,口衔一矢,双手拉弦,双脚踩弓;一大力士双手操砣。下层刻竖线纹。

  单室石椁墓,是一座1995年山省考古研究所在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发掘的。该墓为单室石椁墓,由铺底石两壁石前后挡板上内盖板盖板石构成。

  墓室南北长224厘米,西宽82厘米,高76厘米。铺底石刻有三组垂璧纹,两壁有常青树,前挡板上刻有执戟门吏。陪葬的器物有铁器半两和五铢钱等,此墓的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是研究滕州早期汉画像石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椁以单椁为主,少数在间加隔板分成左右两室的便是双室石椁墓,现在您看到的这座便是2016年建设解放大桥时发现双室石椁墓。据考古专家推测为夫妻合葬墓。

  朱雀衔南斗,古人认为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神灵镇守,分别是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和北玄武。朱雀是四神的南方之神,起着守护南方的作用,在天文上由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等七宿组成其形象。在汉画像石上,朱雀的形象和人们想象的凤鸟非常相似。这块汉画像石是汉代天文学的神化,也是汉代天文学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石室厅

  石室墓是汉时期出现的新的墓葬形式,模仿了地面阳宅的建筑布局,一般由前堂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前堂是主人会见宾客的地方,后室是主人休息的寝室,耳室是厨房和厕所的位置。

  这座石室墓,出土于滕州市张汪镇的夏楼村,墓室的结构是依照主人生前的起居设计的,表明了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

  此墓为土坑竖穴石室墓,墓室分前室后室和双耳室三部分,墓璧由19块长方形和方形石板叠筑而成,墓底由18块长方形和方形石板铺成,墓室内南北全长5.57米,西宽5.44米,方向190度。

  这座墓葬由于早期被盗,仅残存随葬品19件,其包括陶器石羊铜钱和包金饰品等。前室有六块画像石,分别刻有铺首衔环龙虎凤鸟鱼树木羽人等图像。

  在墓室前摆放的这块画像石是墓室最上方的盖顶石,两边刻有两只金乌鸟,间是用凹雕的手法雕刻的十字穿璧。在当时建这样一座墓室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由此可以判断这位墓主人一定是当地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

  北宋大型壁画石室墓位于墓地的北部地势高处,用拆解的汉代画像石墓石板砌筑而成。南向台阶墓道,南向墓门,石头雕刻门扉两扇,弓形顶南北长甬道,西两侧砌筑顶耳室。墓室位于墓葬的北侧,有墓室门与甬道相通,门扉两扇,同墓门。

  正方形墓室,下砌底座,直立石壁,上筑过梁,顶部用八层石板垒砌八边形穹窿顶,上盖藻井石。存彩色壁画五副,分布在墓室门两侧和其余三壁上。

  墓门两侧各绘一立人,壁绘宴饮图北壁绘侍寝图西壁绘游乐图,墓室顶部原有红色彩绘,仅存零星斑痕。石室墓在墓门外出绿釉瓷碗2件,内有笔红色颜料。墓内出崇宁元宝5枚。

  墓地的发掘,为滕州市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北宋带壁画石室墓的发掘,在山地区少见,对研究宋代的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祠堂厅

  汉代画像石祠堂是墓地前的地上建筑,主要流行于汉时期。它的功能是供死者的亲友墓地祭祀时,摆放供品和举行仪式时用的。这是一块带有题记的祠堂画像石,雕刻技法为减地阴线刻。画面由三个部分组成。

  上部是纪年文字,时间是永元十年七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公元九十八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从内容可以得知这是颜氏祠堂的一块画像石。画面部是一个手里拿着笏板的人物,向左站立着。

  下部是一个刻有斜纹的方框。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大臣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笏板兴起于代,清朝时废止。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阶区分,是官阶和地位的象征。

   乐舞百戏图

  画面正是汉朝非常流行的建鼓舞,建鼓舞就是把鼓固定在一根柱子上,上方有华盖和羽葆装饰,两个舞者站在鼓的两侧边擂边舞,刚柔相济,使整个场面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这种舞蹈不仅适合在家庭宴会上观赏,而且在军还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西王母牛羊车

  该原石画面雕刻精美细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间为西王母,左右两侧是伏羲女娲,蛇尾相交。西王母左边有九尾狐,是为她看守门户的,右边有玉兔捣药和两只蟾蜍炼丹。下层是牛车和羊车向左出行,一只飞鸟在上边飞翔。牛车在当时既可用载人,又可以载物,尤其游猎场合,常用于装载猎具和猎物。而羊拉车有吉祥和善良之意,滕州出土的画像石上至少已有六幅羊车图像,拉车的羊一般躯体硕大健壮,双角盘曲,所驾的车辆也并非车。画像石羊车常与西王母同时出现,反映了当时浓重的仙道信仰和游仙思想。

   纺织图

  纺织图大量出现在滕州汉画像石上,说明滕州在汉代时纺织业较为发达。解放前在滕州市郭镇出土的一块纺织画像石,扉声海内外,现存于山省博物馆。您现在看到的这块画像石上也有纺织的图像,在画面第二层的右侧,刻有纺织用的络车纬车和一架织布机,几个女子正在忙着摇纬络线织布。纺织图的发现补充了史书对纺织具体操作的记载不足,展示出了两千年前世界最先进的织布机样式。

   牛耕图

  这是一块汉晚期的汉画像石,它的画面内容是非常著名的农耕图,雕刻技法为浅浮雕。画面分为两部分,左边是牛马同耕,右边是长有五个人头的神兽,间以斜纹分隔。画面既有现实农耕生活的描写,又有神话色彩,前面是一只像犀牛的神兽,上面仰卧着一个农夫,后边有一人在驱赶神兽。间有一牛一马驾一犁,一人扶着犁,一人拿着锄头跟在后面,天上有两只鸟在飞翔。从图的曲辕犁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力已经高度发展,与史书记载的农具使用状况相吻合。

   泗水升鼎

  这块画像石的左下方,是秦始皇泗水升鼎的故事,描绘了用秦始皇费尽心思打捞象征权力的宝鼎,而宝鼎早为真龙刘邦所据这一个画面,便将秦亡汉兴表现得生动有趣,嘲讽有余。

  这块画像石上雕刻的泗水升鼎图,采用了写实的手法,画面上有一座桥,桥上架了定滑轮,两边人分别用力拉鼎,这种打捞的方法也是非常先进的。后也有种说法,说这个龙头是汉高祖刘邦所变,因为后是刘邦夺取了秦朝的江山,暗示天意不可违抗,刘邦才是真龙天子。这是一幅典型的政治讽刺画。

   穆王拜见西王母

  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穆王拜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西王母法力无边,拥有不死药,是汉代最受人尊敬的女神,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蓬发戴胜,虎齿豹尾,坐在昆仑山上,经常发出惊天动地的啸叫声。慢慢的,西王母又在传说变成了一个雍容华贵的年女子。穆王早闻她的大名,在一个甲子日,动身去拜见西王母。这幅画面左边是西王母,头戴玉胜,端坐在高高的鱼尾座上,身边有青鸟玉兔羽人九尾狐陪伴。画面间是穆王乘坐带有华盖的云车,由蟾蜍驾车,六条龙拉车,向西行驶。穆王给西王母带了玉璧玉珪和丝绸之类的礼物,西王母拜而受之,并设宴款待穆王,二人在席间吟诗诵句,谈的十分投机。这个故事实际上也反映了方大与西部边疆的友好关系。

   锻打兵器

  此块画像石是在滕州市龙阳镇的黄家岭出土的,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左侧是锻造兵器图,图上一人手里拿着一把锻造好的兵器,间一人正在专注锻打,右侧一人正双手执刃,认真地在磨石上磨制兵器,旁边的兵器架上,挂满了锋利精致的武器。下层是田间农作的场面,左侧一个大人和两个孩担着食物和水到田间,为正在劳作的农夫送去饮食,后面有三人正挥动长锄耘田锄草。其后一人抱着一个篓子,似乎是在播撒谷种。再后面是一人扶犁驾一牛一马耕田。最右端是一株大树,树下坐着手里拿着鞭子的监工。画面把牛马耕田整土地播种耘田的一系列劳动过程都展现出。这块汉画像石上下两层表现的都是汉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元嘉三年画像石

  汉画像石上带有文字的比较少,因此也尤为珍贵。画像石上的文字如果刻在物像旁边,称之为榜题,刻在画图外,称之为题记。题记内容包括纪年墓主人姓名身份生事迹墓室建筑费用等,从可以透露出许多宝贵的史料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出汉代高超的书法艺术水。

   孔子见老子

  祠堂左壁。两面画像。正面画像十层一层,人面兽异兽;二层孔子见老子,榜题孔子老子;三层,人物,手持笏板,刻榜题王父;四层,双鹿拉车,一人驾车,一人手持便面内坐,左侧刻泰山君;五层,狩猎;六层,群山异兽;七至九层,人物;十层,水上行船,垂钓。一侧面刻菱形纹。

   日月同辉

  这块画像石是一个祠堂的盖顶石,画面内容是日月星辰天象图。最上方是一轮月亮,月亮里面有玉兔和蟾蜍,外面有双头蛇环绕,下面这只鸟叫金乌鸟,身上背着一轮太阳。左右两边两个人身蛇尾的女子,就是神话传说太阳和月亮的母亲,羲和与常羲。这些传说都是因为古人对天空的种种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编出了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

   兵器库车马图

  该画像石采用的雕刻技法是减地浅浮雕。这种方法是将物象以外的部分薄薄剔除一层,使物象呈面凸起状。画面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楼阁内众人分别向二三层楼上的男女主人行跪拜礼,楼阁下层为武器库。最后一层是车马出行,前方有一个持笏的官吏迎接。在汉画像石,车马出行是常见的题材,它是由车马随葬演变而的,它不仅标志着墓主人的身份,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特权的象征。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滕州市汉画像石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